《道德经》帛书甲本 · 上篇 · 德经 · 第三十四章:用兵

一、原文

用兵有言曰: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吾不进寸而芮尺。”

是谓行无行,襄(攘)无臂,执无兵,乃无敌矣。

祸莫于于无适;无适,斤亡吾吾葆矣。

故称兵相若,则哀者胜矣。


二、逐句解析

1. 以守代攻的用兵之道

原文:

用兵有言曰: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吾不进寸而芮尺。”

解析:

  • 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”:行军作战时,不主动出击,而是采取被动防守,顺势而为。
  • “吾不进寸而芮尺”:不主动扩张,而是宁退一步,保全自身。

老子主张“以守为攻”的策略,强调以退为进、柔弱胜刚强的智慧。

2. 无为而无敌

原文:

是谓行无行,襄(攘)无臂,执无兵,乃无敌矣。

解析:

  • “行无行”:真正高明的战略,是看似无行动,实则掌控全局。
  • “攘无臂”:无需直接出手,胜利已在掌握。
  • “执无兵”:最好的战争是不战而胜。
  • “乃无敌矣”:如此,则可达到天下无敌的境界。

老子强调“不争之道”,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暴力取胜,而是顺应自然,巧妙化解冲突。

3. 祸患的根源

原文:

祸莫于于无适;无适,斤亡吾吾葆矣。

解析:

  • “祸莫于无适”:最大的灾祸,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。
  • “无适,斤亡吾吾葆矣”:如果没有正确的取舍,人最终会失去自我。

老子在此提醒我们,盲目的行动和无止境的欲望,才是人生最大的祸患。

4. 仁者无敌

原文:

故称兵相若,则哀者胜矣。

解析:

  • “称兵相若”:当双方实力相当时,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。
  • “哀者胜矣”:真正悲悯众生、顺应天道的人,最终会取得胜利。

老子再次强调仁者无敌的思想,真正能赢得战争的,往往是那些以道德和仁爱为根本的人。


三、总结

帛书版《道德经》第三十四章以用兵之道为切入点,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:

  1. 真正的强者不主动侵略,而是采取防御策略,以守代攻。
  2. 不战而胜才是最高明的战略,真正的无敌者不依赖武力。
  3. 人生最大的祸患在于没有明确方向,被欲望所困扰。
  4. 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道义和人心,仁者无敌。

本章提醒我们,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治理,都应顺势而为,减少无谓的争斗,以柔克刚,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。

添加新评论